進入夏季,中原大地開啟炙烤模式。在河南的田間地頭、養殖大棚、果園菌房,一支支科技特派員隊伍頂烈日、冒酷暑,針對玉米、花生、再生稻、蘋果、食用菌、鴨群等不同產業的高溫難題,精準施策、靶向服務,用科技力量為農業生產筑起“防護墻”,為豐產護航。
駐馬店玉米:破解高溫藥害 護航苗期生長
當前,豫南地區玉米正處苗期生長關鍵期,高溫干旱與病蟲草害疊加考驗持續。6月27日至28日,駐馬店市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王群教授一行3人深入二郎鄉、楊莊鄉,指導玉米苗期病蟲草害防治。
在二郎鄉張堯村的玉米田,部分玉米心葉蜷曲成筒、葉片褪綠,嚴重者矮化停滯。“這是除草劑藥害,與高溫期用藥時機、劑量把控不當直接相關。”王群教授蹲在田埂邊向圍攏的農戶講解,“3至5葉期為施藥黃金期,過早易灼傷幼苗,過晚則抗性增強導致藥量超標,高溫強光會加劇藥害風險”。針對受害地塊,科技特派員建議人工剖葉助展,噴施蕓苔素內酯與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補救,間隔5天連噴兩次。同時強調高溫施藥需避正午,嚴格控量。
虞城花生:高溫期精管 助力豐產增收
面對持續37℃以上高溫,商丘花生等秋作物管理迎來關鍵期。7月3日至4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員張偉、王娜深入虞城縣杜集鎮向陽村、林橋村等地,指導秋作物應對高溫管理。
“你看花生已經開始開花了,要特別注意水肥管理。若前期底肥充足,可減少追肥,必要時采用根外追肥;如果有旺長趨勢,可以使用多效唑或烯效唑進行控旺,同時要加強葉斑病、棉鈴蟲等病蟲害防治。”在杜集鎮林橋村,科技特派員針對初花期花生田間管理要點給花生種植戶林士金進行講解。針對高溫天氣,科技特派員建議種植戶要早晚小水勤灌調氣候,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提高抗逆性與抗病蟲害能力。樹蔭下,群眾與專家互動熱烈,技術指導精準實用。
商城再生稻:分類施策 力保孕穗關鍵期
高溫炙烤下,豫南再生稻進入頭季孕穗關鍵期。7月3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員、信陽市農業科學院余貴龍副研究員邀請河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趙海英、豐大清組成科技特派員服務隊,深入商城縣泰豐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及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再生稻種植基地,開展分類指導并提供精準技術服務。
在泰豐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針對“天兩優616”“桃優香占”不同生育期,團隊建議深水灌溉(保持水層3厘米以上)或“日灌夜排”,灌漿期改“干濕交替”“前水不見后水”的間歇灌溉模式,防病害、促再生。在商城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千畝“荃優822”即將進入破口期,專家指導“一噴多促”飛防,科學混配藥劑防病蟲、強抗逆。
洛寧蘋果:抗旱保產 筑牢生長根基
持續高溫疊加春季干旱,洛寧縣蘋果產業面臨生長考驗。6月17日至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洛寧蘋果科技服務團團長周喆一行5人,聯合當地科技部門深入果園,指導抗旱保產技術。
服務團考察發現,當地果園土壤含水量遠低于適宜值,果樹出現萌芽遲、坐果率降、葉片卷曲等問題。科技特派員建議:檢修灌溉設施,推廣滴灌微噴精準供水;覆蓋秸稈地膜保墑,中耕松土減蒸發;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科學控肥防板結。此次指導針對性解決旱情影響,為早熟蘋果采收及后續生長筑牢基礎,助力產業穩產提質。
濮陽食用菌:高溫下破局 推動產業升級
高溫季來襲,濮陽食用菌產業面臨生產與轉型雙重考驗。6月28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員王風芹教授帶隊,聯合省食用菌產業專家孔維麗研究員、李苗云教授、桑玉強教授冒雨深入濮陽,為當地菌菇產業破解發展瓶頸。
在天耕農業公司,專家組實地考察了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車間和產品分揀包裝線,針對生產流程提出了優化建議,提出“過菇還田”循環模式,推廣“農業廢棄物-菌菇栽培-土壤改良”生態循環體系,并推進大球蓋菇“稻菇輪作”栽培模式示范應用。在清豐昕豐合作社里,專家針對高溫期雙孢蘑菇栽培,給出溫濕度精準調控方案,指導金耳深加工與草菇季節性種植優化。
中牟養鴨業:雙解困境 助渡高溫難關
高溫高濕天氣是鴨群疫病防控和養殖管理的關鍵時期,加上當前活鴨養殖量和市場價格持續低迷,中牟養鴨業遭遇雙重壓力。7月4日,鄭州市畜禽養殖科技特派員服務團一行6人深入鴻源鴨業,破解高溫養殖難題。
科技特派員現場針對高溫下鴨群采食量降、氨氣超標等問題支招:24小時通風結合濕簾控溫,定期清糞降氨;調整飼料配方,增青綠飼料與維生素;強化疫苗接種與消毒防疫。服務團還走訪屠宰企業,計劃按需開展專題培訓,以科技助力養鴨業渡難關、提效益。
從田間作物到養殖產業,科技特派員們在高溫下的奔波忙碌,他們用專業的知識和精準的指導,不僅解決了當下各產業的高溫難題,更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在中原大地上譜寫了一曲科技助農的動人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