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元技術轉讓合同的背后:上海技術交易所做大技術要素市場
全年累計交易金額189.38億元,進場交易科技成果數4336項,為長三角提供交易服務占比為93.74%……這是上海技術交易所給出的2023年業務數據。在進場交易成果中,一份總金額高達6億元、首期付款3000萬元的技術轉讓合同創上海醫院專利轉讓首批到賬金額的最高紀錄,上海技術交易所為交易雙方提供了合同評估、交易鑒證等服務。
科技部《“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指出: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期間,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三個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將基本建成。
“當前,科技成果亟須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市科委主任駱大進說,“上海技術交易所將持續推進高質量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建設,促進技術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為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轉制后交易總額超325億元
1993年12月30日,上海技術交易所由原國家科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建成立。這是全國首家國家級常設技術交易市場,旨在破解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弊端,通過組織跨地域、跨行業的技術交易,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
上海技術交易所于1993年12月開業。
30年來,上海技術交易所作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名先行者,開展了一系列優化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探索。2007年后,這家交易所借鑒歐盟做法,在上海各區以及外省市設立了25家“創新驛站”。這些機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走訪挖掘當地企業的技術需求,同時利用互聯網進行需求和研發對接,促成了一大批技術交易。
雖然活躍了全國技術交易市場,但長期以來,上海技術交易所是一家缺少物權交易功能的事業單位。2014年,黨中央要求上海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后,這家單位啟動了轉制改企進程。為了獲得國內跨區域的物權交易資質,上海市政府向中國證監會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報送公函,請求對上海技術交易所備案。2019年12月,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復函,原則同意上海技術交易所備案。2020年10月,改制后的上海技術交易所開市鳴鑼,煥發出新的生機。
上海技術交易所于2020年10月開市。
開市至今,這家交易所累計交易額已超325億元,服務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創新主體230余家,推動科技成果權益登記和評價上萬項,為252家企業提供金融授信服務,累計授信融資額達37.22億元。
專業化保障創紀錄交易完成
在科技成果確權、確價方面為市場提供專業化服務,是上海技術交易所的核心功能。去年10月完成的6億元合同進場交易,就體現了這個功能。
這是一項創上海醫院專利轉讓首批到賬金額最高紀錄的交易,合同雙方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廣東泰恩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單位就市一醫院臨床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宏林團隊研發的“免疫年齡診斷試劑盒”相關專利簽署技術轉讓合同,首期付款達3000萬元。
近年來,新冠、甲流等病毒在全球肆虐。王宏林團隊發現,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進展差異與其免疫力密切相關,如果能便捷、準確地評估機體免疫能力,就可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參考。經過三年多對人骨髓組織樣本的研究,他們發現了指征機體衰老的免疫學指標,在僅取1毫升樣本、耗時1小時、針對1個主要指標的條件下,即可準確評估人體的“免疫年齡”。這項科研成果在體檢、年齡相關性疾病、中重度炎癥和癌癥等風險篩查領域有應用前景,相關專利以總金額6億元轉讓給廣東企業后,有望開發出國內首個人體免疫年齡精準檢測三類醫療器械。
王宏林團隊進行研究結果分析。
上海技術交易所總裁顏明峰介紹,之所以能促成這項交易,源于國家級平臺的公信力保障,通過標準的轉化流程指導醫院依法合規地完成轉讓交易。在服務過程中,交易所邀請專業評估機構,對交易采用的“技術轉讓+銷售提成”方式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論證,并提出優化建議,保障了交易雙方的合法商業權益。
專利評估報告提升貸款金額
推動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的融合,形成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聯動發展,也是上海技術交易所的重要功能。
開市以來,上海技術交易所利用自身權益登記、科技成果價值評估的功能,與金融機構聯合設計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產品,增加科技金融供給。比如,交易所聯合多家銀行打造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技知融”以技術交易評估體系為核心,為企業打通技術資產質押融資通道,已服務企業600家以上,出具專利價值分析預評估報告403份、正式評估報告61份,涉及專利526項,累計授信32.85億元。
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技知融”的受益者之一,公司開發的“小i機器人”和“華藏”大模型已在多個行業落地應用,為客戶提供以自然語言處理為基礎的認知智能服務。這家企業申請“技知融”時,提交了意向貸款金額。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在審核上海技術交易所提供的“小i機器人”專利價值評估報告后,決定將貸款金額增加數千萬元。
小i集團發布“華藏”大模型。
專利價值評估報告為何能提升銀行授信金額?顏明峰解釋:近年來,國內專利資產價值核算對企業的融資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上海技術交易所出具的專利價值評估報告基于我國專利歷史交易價格數據,利用無形資產評估的市場法,對企業專利價值進行計算,科學評估專利的“五元價值”(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評估報告讓企業對自身專利有清晰的市場認知,也讓金融機構對專利價值有深入了解,為貸款業務提供決策依據。
根據規劃,上海技術交易所到2025年將培育壯大30家專業化科技成果評價機構,為100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服務,完成300項科技成果和技術資產價值評價,促進專利開放許可1000項,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