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波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改革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高??萍汲晒D化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以論文為主的評價導向、有些高校對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改革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通過對成果轉化的主體、內在動力、行為機制和執行過程等方面進行分析,從高校成果轉化管理的視角出發,將高校成果轉化存在的具體問題分為不愿為、不敢為、不好為、不會為和不作為五種類型,在對這五種類型問題的成因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及對策建議,有利于推進高??萍汲晒D化管理改革進程。
關鍵詞:三權改革,成果轉化管理改革,成果轉化,技術轉移
高校成果轉化管理改革現狀及問題
1.1政策制定情況
????近五年來,根據政策文件出臺時間,高校成果轉化管理改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兩報兩批”階段:2015年以前,國家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長時間沒有修訂,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技術入股等無形資產處置須報教育部、財政部備案審批;(2)“三權改革”試點階段: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9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開展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簡稱“三權改革”)試點;(3)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年修訂)開始實施,明確高??萍汲晒梢宰灾鳑Q定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
????經過上述三個階段的先解放思想、小范圍試點,再進行政策制定與推廣,截至目前,國家圍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主要文件有國家和教育部兩個“三部曲”。(1)國家“大三部曲”:首先,2015年10月1日,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年修訂),解決了三權下放等根本性問題,劃了一條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的紅線;其次,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出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發〔2016〕16號),明確了高校領導干部能否從事成果轉化等幾個法律沒涉及的關鍵問題;再次,2016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辦發〔2016〕28號),重點解決國家法律和國務院政策的實施與落地問題,國務院給各部委進行了明確分工,并制訂了工作推進時間表。(2)教育部“小三部曲”:首先,根據國家的“大三部曲”,2016年8月3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技〔2016〕3號),為高校成果轉化工作制定了綱領性的總體指導意見;其次,2016年10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出臺了《促進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行動計劃》(教技廳函〔2016〕115號),對各省教育廳和各直屬高校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和推進時間表;再次,2017年1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高校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教技廳函〔2017〕139號),明確了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如直接成本計算方法、成果評估處理方法、風險防控機制建立等。
1.2政策實施過程
????從教育部整體工作和全國高校政策落實情況來看,政策實施可以分為政策下達、全面動員、高校行動、效果調研、完善細則和評選先進六個階段。第一階段,文件下發。教育部、科技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辦公廳促進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行動計劃》分別于2016年8月和10月下發。第二階段,全面動員。2016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南京、武漢、成都、沈陽分片區召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座談會,宣講國家政策,動員各高??焖傩袆印5谌A段,高校行動。根據教育部文件要求以及分片區動員會議精神,各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成果轉化管理改革頂層設計、制度擬訂、機構組建等工作,方案報送教育部,按方案開始執行成果轉化新政策。第四階段,效果調研。2017年10月17-27日,教育部科技司、財務司組建調研組,分片區調研全國高校成果轉化情況,包括吉林、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六省。第五階段,完善細則。教育部組織專家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有針對性地出臺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高校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教技廳函〔2017〕139號),明確了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第六階段,評選先進。2019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擬入選名單,共有47所高校入選。
1.3政策落地情況
????本文主要從各地方、各高校貫徹中央政策的速度和力度方面來研究政策貫徹過程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作者參與全國成果轉化工作調研、首批高校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基地評審以及與全國同行交流了解的情況來分析。
???(1)從全國調研情況來看。從教育部2016年10月全國分片區工作座談會及2017年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調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地方和高校政策基本落實,但也有不少地方不重視,執行不到位。落實政策的情況存在三個“不多”:深刻理解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改革背景和動機的不多,眾多高校只把政策落實當作一項常規任務;高度重視的不多,校領導層面總體來說不夠重視;積極探索,根據國家政策制訂了完善的本省、本校管理辦法和制度的不多。
???(2)從首批“高校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基地”申請情況來看。全國有204所高校申請了該項目,經過兩輪會議評審,共有47個基地入選。從申請狀況來看,情況不太樂觀:首先,只有少部分高校申請了基地項目,學校自評后覺得本校達到成果轉化管理先進標準的不多;其次,從收到的申請材料來看,只有少數高校頂層設計到位,制度流程齊全,擁有技術入股案例,大部分高校不是很全面。各高校成果轉化工作良莠不齊,很多高校對教育部的要求不太清楚,或者校領導不重視,僅是科發院、技術轉移辦公室、資產公司甚至大學生雙創管理辦公室等少數部門在從事成果轉化工作,不是學校層面的統一行動。最后,很多名校不重視成果轉化工作,至少從申請材料來看,學校內部沒有統一組織和行動,雖然有些高校自發的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不錯。
???(3)從全國培訓交流情況來看。作者與全國數百名高校成果轉化同行進行過交流,從交流情況來看,具體從事成果轉化工作的人員對國家政策學習理解存在較大困難。不少高校管理人員對國家、教育部政策出臺的背景和目的不太清楚,重要性、必要性和意義認識不到位,具體政策的理解不準確,不知道如何根據國家和教育部政策制訂本校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關鍵節點、重要問題或者一些問題的重要方面把握不準,沒有參考案例和實踐經驗,制訂的本單位管理辦法思路不清晰,不符合本校實際,難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4)從教育部科技司統計數據來看。根據教育部科技司編撰的《2017年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參與統計的高校1804所,研發人員近40萬,R&D經費投入1500億元,產出專利14萬多件,但專利轉讓合同數僅4803項。另外,根據2015年教育部科技司委托清華大學做的《高??萍汲晒D化戰略研究》報告,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平均估計值為18.52%。
2關鍵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萍汲晒D化存在很多問題,一些問題是我國高校長期存在的問題,如以論文為主的評價導向。但也有一些問題是這次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改革本身的問題,如有些高校政策理解不到位,執行速度和效率較差等。本文重點分析第二種情況,即本次成果轉化管理改革制定的政策是否完善合理,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以及相關問題存在的原因等。
???(1)頂層設計問題。有少數高校在進行成果轉化工作部署時站位不高,主要校領導沒重視起來,學校頂層設計不到位。主要表現為:校領導把成果轉化管理改革當成一項常規改革,未領會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改革目的和精神,沒有急國家之所急;沒有認識到參與社會服務對高校自身發展建設的重要性,仍按傳統思維指導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未將成果轉化工作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和工作計劃;未將成果轉化與科學研究、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工作統籌安排和部署。
???(2)體制機制問題。成果轉化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復雜工作,需要一批懂技術、市場、法律、投資等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協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必須創新體制機制,設計合理的動力機制,如此才能建立起這樣一支專業的人才團隊。但是,現在很多高校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給人、給錢階段,如增加事業編制人數,甚至設立一個正處級單位,或者加大經費預算,提高專利獎勵力度等,沒有建立起吸引優秀人才的平臺和渠道,更沒有多勞多得、不勞無獲的動力機制與淘汰機制。
???(3)專業能力問題。據清華大學2015年研究數據,全國有45%的高校未設立技術轉移機構,設立了轉化機構的高校中87.9%的專職工作人員僅2人及以上。而且,成果轉化管理人員一般以行政管理職能為主,從人數和能力上來說都不具備專業服務能力。然而,干專業的事得靠專業的人,成果轉化必須要依托校內專門服務機構、專業轉化平臺和校外的專業服務機構,各學校必須要有專業的知識產權、技術轉移、融資等服務能力,同時具有中試基地、工研院、孵化器和科技園等孵化服務平臺,或者與社會上的專業技術轉移、投資和孵化機構簽約合作。
???(4)領導干部從事成果轉化的問題。根據國務院出臺的《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發〔2016〕16號),高校黨政一把手除外,學校副校長、學院院長等都可以技術入股從事產業孵化與成果轉化,一把手也可以參與成果轉化,只是不能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持有股權,但可以以許可、轉讓的形式獲取直接的現金收益??梢哉f,國家非常重視成果轉化,鼓勵更多科技人員從事成果轉化,包括學校、學院的領導干部。然而實際情況是:雖然說“法無禁止皆可為”,但隨著“八項規定”嚴格實施和反腐工作的不斷深入,組織、紀委等部門沒有出臺明確規定的行為,幾乎沒有領導干部敢冒險嘗試,即“法未規定不可為”。高校的大部分領導干部本身也是科研領軍人才,是大項目的承擔者,是眾多大成果、好成果的持有者,這些人不敢參與成果轉化,學校成果轉化工作很難取得突破。
???(5)國資處置過程中的問題。根據2019年3月29日《財政部關于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財政部令2019第100號〕,職務科技成果在轉讓和作價入股時財政部不再強制要求第三方評估,有巨大進步。但該文件并不是說不需要評估了,只是將決定是否需要評估的權利下放給高校,高校權利更大了,責任也更大,各高校亟需建立相應的無形資產評估管理體系。另外,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后,對高校資產經營管理部門來說面臨增值保值的任務,然而,無形資產作為一種特殊的國有資產,評估定價難,影響資產增值保值的非管理因素較多,按固定資產管理模式來管理無形資產并不科學。
???(6)工作深度問題。不少地方和高校常組織所謂的成果轉化簽約大會,簽約金額很大,場面非常熱鬧,但其中跟成果轉化真正相關的項目并不是太多。這種運動式的“泛成果轉化活動”不適合大量組織,否則必將導致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誤以為成果轉化工作已經做得很好,從而不再給予充分重視與支持,同時,也會使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逐漸失去對成果轉化工作的熱情。
3具體問題分析及問題解決對策
????通過對成果轉化的主體、內在動力、行為機制和執行過程等方面進行分析,從高校成果轉化管理的視角出發,本文將高校成果轉化當下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大致羅列,并將這些問題分為不愿為、不敢為、不好為、不會為和不作為五種類型,在對這五種類型問題的成因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及對策建議。
3.1不愿為的情況
????不愿為主要表現為:一是學校領導對成果轉化不重視;二是管理部門不重視;三是教師們不關心。對應原因分別為:(1)學校領導沒深入學習了解國家政策,或認識高度不夠,或被大學排名主要看文章的風氣所影響;(2)分管校領導不重視,或工作難度大,相比其他工作,成果轉化工作難出成效,或機制不靈活,干多干少一樣;(3)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崗位考評等指標中,專利和轉移轉化業績所占權重較小。
????針對不愿為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相應措施。(1)領導干部思想認識未到位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培訓和動員??梢哉垏医逃姓W院和省市各級黨校多組織成果轉化管理改革、創新政策和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課程,加強對高校和地方領導干部的培訓,對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的統一部署,要加強政策宣講和工作動員。(2)高校成果轉化管理干部不重視的,首先要解決校領導重視的問題;然后由校領導牽頭,加強成果轉化工作與人事、國資、財務等其它相關部門的協調,將成果轉化的繁重任務分解;最后理清關系,行政管理的事務由學校行政部門來做,適合外包的業務可以調動市場化機制,委托第三方服務機構來做。(3)教師不重視的問題核心是政策導向,應修改人事制度,加大專利及轉移轉化成效在項目結題、職稱評聘、崗位考核、博導選聘以及學生創新創業評價等方面的權重,鼓勵廣大師生參與成果轉化。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在崗兼職和離崗創業管理辦法,值得各高校借鑒。
3.2不敢為的情況
????不敢為主要表現為:一是領導干部不敢從事成果轉化;二是國有資產流失防控、無形資產經營管理增值保值壓力大。對應原因分別為:(1)雖然國務院有規定允許領導干部從事成果轉化,但各級組織部門沒有明確文件,且紀檢部門經常巡視和檢查;(2)科技成果價值難以準確評估,無形資產入賬時的價格并不能準確代表成果價值,且后續的非管理因素對無形資產的增值保值影響巨大,但目前沒有明確的免責機制和規章制度,無法從制度上保護成果轉化人員。
????針對不敢為的問題,各級組織和紀律部門應出臺管理辦法和細則,按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發〔2016〕16號)文件精神,明確學校領導干部從事成果轉化的管理細則和操作流程。另外,巡視、審計部門要加強政策學習,加強對無形資產管理規律的認識,不要將其與固定資產經營的增值保值同樣對待,并加強容錯免責機制建設。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高校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科技成果作價投資,經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仍發生投資虧損的,由高校及其主管部門審核后,不納入國有資產對外投資保值增值考核范圍,免責辦理虧損資產核銷手續”,該政策值得全國推廣。
3.3不好為的情況
????不好為主要表現為:一是人、財、物投入不夠;二是高校成果與企業需求失配;三是成果供需對接不順暢;四是研究生參與轉化無法享受稅收優惠。對應的原因分別為:(1)領導不重視,部門協調不到位,社會資源和力量利用不夠;(2)學校技術成熟度不高,缺乏中試等中間環節,企業需要短平快的成果和項目,不愿意投資前端基礎研究;(3)真實、可靠、有效的需求少,出于商業保密需要企業不愿意提供,或有關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不真正地分享供需信息;(4)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設計時沒考慮完善。
????不好為的問題一般涉及多方主體,如上級部門、人財物投入、國家政策/信息/資源支撐、校企研發斷層等,這些問題很多是傳統老大難問題。針對不好為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相應措施:在人財物投入方面,建議想辦法讓領導重視,爭取多方支持;稅收問題建議稅務部門出臺補充政策,完善相關細則;科技、知識產權、經信、組織或人社等相關部門密切協作,以人才和知識產權為核心,將高校的創新要素和資源整合,加快流通和轉化;由政府牽頭,加強各類科技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如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中試基地、校企合作研發平臺、技術轉移平臺、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和孵化器等建設。
3.4不會為的情況
????不會為主要表現為:一是吃不透國家、教育部改革精神;二是具體政策理解不到位;三是頂層設計不合理,沒有與學校規劃發展統籌,全校只有個別部門孤立地從事成果轉化工作;四是制度、流程設計不合理;五是沒有出臺在崗兼職、離崗創業的管理辦法;六是沒有專業團隊;七是操作流程不會,要點把握不準;八是不會處理技術入股、稅務等難點問題;九是成果參展、成果對接等事務性的工作居多,專業服務不夠。對應的原因分別為:(1)沒及時了解國內外經濟和科技形勢背景,政策學習不夠;(2)國家、教育部文件沒有說明文件、操作細則和案例指引;(3)學校領導對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學習不到位,沒有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與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研究等中心工作統籌考慮;(4)國家和相關部門沒有實施細則,學校成果轉化管理部門經驗和能力不夠;(5)有些學校不知道怎么出臺,想參照其他學校的做法,但大部分學校都未出臺,另外有少數高校不想出臺;(6)學校未組建專門部門,人員配置不到位,缺乏長期合作的第三方成果轉化服務機構;(7)無實際案例和操作經驗,且學習交流不夠;(8)沒有與專業的法律、稅務和技術轉移、產業孵化服務機構合作;(9)現有團隊人手不足,專業服務能力不夠,無法提供知識產權布局、項目融資、產業孵化等專業服務或沒有與專業的第三方技術轉移機構合作。
????針對不會為的問題,需明確成果轉化的核心是專業能力建設,即專業團隊及服務水平建設。首先,各單位成果轉化部門要加強交流,主動向管理改革先進高校學習。其次,政府部門和社會服務機構應該多組織培訓。另外,建議各高校設立專門的成果轉化管理部門,同時簽約數個校外技術轉移專業服務機構,內外結合,協同推進成果轉化工作。校內管理機構負責工作目標制定、任務分解和考核,市場化的校內衍生機構或第三方服務機構負責市場化、專業運營服務,如知識產權挖掘、布局、運營,技術推廣和產業孵化等。這樣不僅可以化解學校編制不多、人手不夠的矛盾,還可以解決學校經費不足、能力不足、動力缺失等難點。
3.5不作為的情況
????不作為主要表現為:一是落實教育部文件不到位;二是工作浮夸,搞形式主義;三是時間上工作推進慢。對應的原因分別為:(1)領導不重視、不作為,督辦不到位;(2)不了解成果轉化實際情況,盲目樂觀;管理部門做表面文章,編造虛假報告;宣傳部門夸大其詞,領導把關不嚴;(3)學校內部督辦不到位。針對不作為的問題,需加強工作督辦、檢查和考評,對于做得好的加強宣傳示范,對于行為慢、效果差的加強通報、批評或懲處。(來源:中國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