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今年我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有望突破3300家,其中90%以上為民營企業。如何努力實現新時代我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提質發展?12月25日,本報記者專訪省科技廳廳長馬剛,請他深入解讀我省如何持續加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記者:今年8月,省科技廳聯合省財政廳、省工商聯,制定印發《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請問文件出臺的背景是什么,主要舉措有哪些?
馬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工作。為了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環境,釋放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我省出臺《關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加速推動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
一是提升話語權,推動民企成為創新決策主體。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編制科技創新規劃,吸收更多來自民營企業的專家參與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審、過程管理和結項驗收。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引導民企成為創新投入主體。對省創新龍頭民營企業依據其研發投入,最高可給予400萬元的研發費用財政補助。對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三是強化政策保障,激勵民企成為創新活動主體。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民營企業開放共享,支持民營骨干企業承擔省重大科技專項和自創區產業集群專項。
記者:目前全省百家創新龍頭企業中,民營企業達60余家。請問我省在引導民營企業成長為創新引領型企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馬剛:2016年以來,我省先后實施了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創新龍頭企業提升引領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小升高”培育行動,通過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梯次培育機制,今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歷史上最快增長,增速達45%以上。主要成效體現在:以抓項目加速民企技術產業化,今年啟動實施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和自創區首批產業集群專項中,民營企業牽頭承擔的項目數量占比超過50%;以抓平臺提升民企創新后勁,目前全省100家創新龍頭企業中建有國家級研發平臺52個,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近一半;以抓人才夯實智力支撐,依托民營骨干企業培養高層次產業創新領軍人才,加速企業的創新發展。
記者:民營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請問我省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方面有哪些成效?
馬剛:不斷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為培育創新龍頭企業提供了源頭活水。一是育主體。2015年,我省啟動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累計培育“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806家。我省2018年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達到4912家,居全國第九位。二是建載體。全省共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孵化載體365家,形成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孵化育成體系。三是搭平臺。連續十年開展河南省創新創業大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建資本對接、技術合作、人才引進的平臺。四是強融資。積極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新模式,2018年為236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申請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累計指導帶動全省科技信貸業務達16.18億元,極大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下一步,我省要積極打造“雙創”升級版,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發展速度效益“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