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果冻传媒,浓厚な接吻と肉体の交,被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91,娇妻与老汉的性事1~9

>
政府信息公開 > 領導訪談
全省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和有關建議
發布日期:2014-11-10 14:06 來源: 閱讀次數:
全省自主創新的基本情況和有關建議
發布時間:2007-09-05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科教興豫和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省委、省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十分重視。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2006年分別召開了全省科技大會,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工作,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中原崛起的意見》、《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河南的決定》等政策文件,頒布了《河南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今后一段時期全省科技創新工作的戰略思路。去年召開的省八次黨代會將實施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河南列為新一屆省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并要“濃墨重彩地寫在中原崛起的旗幟上”。今年,省政府首次評選了我省科技界最高獎——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對兩位做出杰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了重獎,進一步在全省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我省與科技部建立了省部工作會商制度,在共同推進河南省農業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等方面共同實施重大科技行動,建設創新型河南。
    二是創新實力明顯增強。2006年,全社會研究開發費用達到79.84億元,同比增長43.57%;全省財政科技支出18.84億元,同比增長36.03%。全省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450家,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7.72萬人。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532家,其中國家級33家;重點實驗室38個,其中省部共建實驗室3個。長期在豫工作的“兩院”院士15人,其中兩人是我省推薦產生的;通過各種方式引進“兩院”院士100多人。全省共建設了2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和1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5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26個省級科技示范鄉(鎮)。我省與世界上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2003年以來新建中外合資合作科研機構5個。
    三是創新成果大量涌現。2006年,我省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萬件大關,專利申請量達11538件,增長28.5%,授權量超5000件,增長39.9%。有13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獎勵,獲獎數量和質量創歷史新高。洛玻集團的“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在電子玻璃工業化生產中的開發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工業領域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鄭麥9023優質專用小麥、超薄浮法玻璃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雞傳染性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條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四是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06年,新選育農作物新品種90個,數量居全國前列。“鄭麥9023”和玉米新品種“鄭單958”均已連續三年位居我國當前小麥、玉米推廣面積第一位。我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5%以上,其中玉米良種覆蓋率達100%,小麥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小麥品種已從過去的8-10年更換一代提升到4-5年更換一代,小麥良種對小麥生產的科技貢獻率達40%以上,位居全國首位。去年,我省糧食總產量突破千億斤大關,今年在遭遇了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夏糧總產、單產仍然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這其中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我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236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13.8億元,我省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總量在中部六省居于首位,在全國的位次由2004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0位。2006年,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總數達13817家,技工貿總收入2887億元,連續三年全國排名第七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
    二、主要問題
    (一)科技投入不足。我省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0.64%,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6%左右,在中部六省名列最后。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31%,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7%左右,在中部六省名列第三位。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一是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活動少,科技產出少,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我省企業研發投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5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全省大中型企業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建有科技機構,約三分之一的企業開展有科技活動,這兩個指標在中部六省都排名第五位。2005年,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9.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4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五。全省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的僅占30%左右,98%的工業企業至今還是零專利。二是科技創新資源較為稀缺。除了科技投入不足外,科技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及創新能力和凝聚力強的團隊缺乏。長期在豫工作的兩院院士僅有15名,大部分在中央駐豫單位,本省推薦產生的僅有2名。我省每萬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5人,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0%。三是創新的有效機制特別是產學研之間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尚未建立。我省高校的科技產出大部分是論文、研究報告,面向生產一線的科技成果較少;全省自然科學類科研機構的技術收入中來自企業的僅占25%。
    (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僅相當于廣東省的20%左右,江蘇省的23%左右,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相當于廣東省的18%,江蘇省的16%。主要原因有: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環境尚未形成。一些地方熱衷于上見效快的傳統能源、原材料和初級加工項目,在招商引資中引進多是被淘汰的低技術含量、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有的部門片面強調部門利益和傳統做法,使國家、省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不能落實。二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嚴重不足。我省風險投資發展較慢,全省僅有風險投資機構7家,注冊風險資本4.6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貸款擔保機制尚未健全,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較為困難。三是土地瓶頸制約日益突出。作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龍頭的高新區普遍存在著由于土地資源不足影響項目進區的現象。
    三、有關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自主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強有力的領導是搞好自主創新的關鍵。建議將科技進步的有關指標列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使科技工作真正由部門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
    (二)進一步加大對科技的投入。目前,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明顯不足,關鍵是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和科技項目實施的投入不足。去年,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河南的決定》(豫發〔2006〕10號)明確規定,“‘十一五’期間,財政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06年,省級財政科技支出4.57億元,占省級預算支出的比例為1.84%,低于“十五”期間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平均值0.08個百分點。省政府頒布的《河南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到201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國家是2.0%)。按照在工業化階段,政府投入在研發投入中的比重一般為30%-50%測算,到2010年,全省財政科技投入要達到90億元-150億元之間。2006年,全省財政投入僅為18.84億元,缺口十分大。目前,全國各省市對科技工作十分重視,加大對科技投入力度。2006年,全國有14個省市的財政科技投入增長超過50%,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東等中部及周邊省份財政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長一倍以上。建議按照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以更好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形成多元化、社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資源的統一管理。每年,我省對科技投入的總量本來就不足,而且分散在各有關部門,由科技行政主管部分管理的經費僅占70%左右,各自為戰,力量分散,導致重復配置,使用效益低。建議將科技經費統一在科技部門的管理之下,統籌使用,形成合力,最大發揮其使用效益。
    (四)進一步加強科技立法的工作。良好的法律環境是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的保障。建議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盡快修訂《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進一步明確科技執法的主體,擴大科技執法的權限,增加剛性規定,提高可操作性。同時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風險投資、科技人員權益保護、信息網絡管理、中介服務組織等方面通過修訂做出相應的法律規定和保障。